雷竞技RAYBET
手机:18530038593
电话:18530038593
邮箱:admin@vansenjg.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中州大道634号维也纳森林7号楼8层804号
邵雷可谓是将剪纸发挥到了极致,一个个精美绝伦的图案,在他的手上活了起来。尽管邵雷只有大专学历,但他却是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等国内多所名校录取通知书剪纸作品的设计者。2018年,他首次为清华大学设计录取通知书。至今,全国上百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的剪纸作品,都出自邵雷之手。
作为资阳市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峰剪纸的第五代传人,邵雷说,他希望剪纸这项传统文化能够被传承下去。
1991年生于四川资阳,5岁与剪纸结缘,32岁的他已有27年剪纸经验。现为资阳市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峰剪纸”第五代传承人。2017年10月,邵雷创建剪纸工作室,用“剪、雕、刻、剔、镂”等技巧,将风景、人物跃然纸上。
邵雷工作室里,摆放着一排硕大的展示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等几十所国内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一字排开。“很多大学新生是通过我设计的录取通知书去熟悉学校的。”邵雷向记者介绍着他的作品,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我今年的作品之一。”邵雷小心翼翼地从展示柜里拿出华中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绿底烫金的封面页打开,立体的华中师范大学南校门映入眼帘,这是学校最具标志性的华师绿。2023年被华中师范大学录取的新生,收到的正是由邵雷设计的录取通知书。三维立体的设计样式,将校园景观和录取通知书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新生收到的通知书,打开后是激光雕刻拼装的华中师范大学南门立体模型,恢弘稳健、高雅庄重,华师绿既是底色,又寓意捷报自绿意盎然的华师校园传来,烫金字样含金榜题名之意,同时祈愿新生的大学生活熠熠生辉。”这是华中师范大学校方对这份录取通知书的解读。
邵雷说,该校南门为桂子山校区和南湖校区的交通枢纽,其设计理念来源于桂子山最古老的建筑历史文化学院和文学院,既承载了历史,RAYBET(雷竞技)的平台也寄托了希望。“今年是华中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这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学校。我能为学校设计录取通知书,非常荣幸。”
按照与校方的沟通,录取通知书要将华中师范大学的校门按比例缩小,并立体呈现出来。邵雷说,要做成这座校门并不容易,使用了剪、刻等10多种剪纸手法,校门上的汉字、雕花才一一成形。这还不是最难的,立体的门柱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所在,必须做到录取通知书在一开一合间,校门要屹立起来,RAYBET(雷竞技)的平台丝毫不差。要达到这一效果,门柱的连接位置是关键,最小的卡扣长度仅几毫米,拼接处还不能有任何痕迹。
“其实,相比制作过程,前期的设计更为艰难。”邵雷说,录取通知书如何才能体现出学校最有特色的元素?“前期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不仅要搜集学校标志性建筑不同角度的图片,还要对学校办学特色、历史底蕴等进行深入了解。”有了这些基础后,邵雷开始漫长的创作之路。
“熬了好多个通宵。”说起创作过程,邵雷记忆犹新。他在画稿里找灵感,建筑要做几层、每层有什么花纹、多层之间如何连接……无数次推翻前一个设计稿,从头再来。后来,摆在邵雷面前的剪纸零件有上百个,最小的只有米粒大小。面对失误必须零容忍,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几个月的付出,最终呈现了一份完美的录取通知书样品。
华中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只是邵雷的众多作品之一。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00所高校、中小学的录取通知书剪纸作品出自邵雷之手。
“这是我第一次将剪纸与录取通知书结合。”当时,邵雷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了他创作的剪纸视频,被一家公司看中,对方想邀请他制作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个邀请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能为全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制作录取通知书,何其荣幸!”
从接到邀请到设计,再到制作成品,只有一个月时间。“那时,我还只会做立体汉字的剪纸作品,技术还不足以实现完成一座立体剪纸建筑。”在不断地画设计稿、否掉、揉成纸团、重新再画的循环中,邵雷迈出了从平面剪纸到立体作品的第一步。
困难接踵而至。在这个过程中,邵雷需要解决太多问题。例如,应该选什么材质的纸张,才有足够的支撑力;不同于平面剪纸,没有相框的保护和胶水的黏合,立体建筑横竖之间如何搭建,才更稳固……在一次次推翻、重来中,他找到了最适合做立体剪纸的纸张,也发现榫卯结构最稳固,既不影响封面的开合,也不需要胶水黏合,就能拼接出一座立体建筑。
“但立体作品摆放的位置困住了我好几天。”邵雷说,立体剪纸的录取通知书需要在一 开一合中,呈现出不同效果。关闭时,是一封录取通知书;打开时,一座立体建筑映入眼帘。立体作品呈现的角度以及如何才能完全收拢,对毫无经验的邵雷来说,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直到一个晚上,邵雷捧着拼接好的立体作品反复翻转时,突然找到了一个角度。他立马跳起来,拿起工具又趴在了制作台上。一番反复比对,一点点挪动位置,多次尝试后,他终于找到了最适合的角度。这时,他才发现,窗外的天空已开始泛白。
在接到任务后不到20天,邵雷寄出了第三版样本。次日,对方通过聊天软件发来“通过”二字,邵雷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短短两个字,凝聚了他近一个月的努力,也成就了他在传统剪纸上的创新。
正是有了这次的突破,邵雷探索出了剪纸作品的新思路。“传统技艺需要贴近时代脉搏,才能维持热度,被更多人喜爱。”对此,除为大型房产企业、大学和机构定制立体剪纸贺卡,与美妆品牌合作立体包装,邵雷还通过3种不同颜色的纸,利用镂空、错位,形成了枫林的效果,制作出构思巧妙的多层剪纸画。他又将这种形式与小夜灯结合,通过多层剪纸营造出立体画面,又因纸张的层次和厚度不同,在灯光的映照下,呈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从爱好到职业,邵雷也没想到,自己与剪纸的结缘,是在幼儿园的一次剪纸课上。那时,5岁的邵雷第一次看到老师将一张纸对折几次,一把剪刀咔嚓几下,打开后,一张纸就变成了一朵美丽的团花。
“太不可思议了!”邵雷感叹于剪纸的神奇,一直扭着老师想要学习这门技艺。从那以后,剪纸就成为邵雷生活的一部分。从基础的花样入门自学,也跟着不少老手艺人学习。邵雷说,小时候上了很多兴趣课,唯一坚持到现在还十分热爱的,就是剪纸了。
后来,邵雷回到资阳市雁江区东峰镇读书。那时,东峰剪纸第四代传承人刘绪阳首次将剪纸引入课堂,探索一条适合乡村学校美术教育之路。也是在那时,邵雷跟随刘绪阳学习专业剪纸技艺,受到了深远影响。
对邵雷来说,剪纸不仅是一门技艺,也是一种洗涤心灵的方式。“剪纸入门简单,但想要深入却很难。”在邵雷看来,剪纸与其他传统技艺一样,需要沉得下心。有时,一坐就是大半天,每次剪刻,都必须严格遵循勾勒规则,稍有差池,就会功亏一篑。
2021年,邵雷耗时3年完成了长达25米,象征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剪纸作品《长征》,这也是国内《长征系列》最长的剪纸作品,采用了描、绘、模板定位、刻、雕、剪、烘等10多种特殊工艺制作而成,耗费剪刀 200多把、刻刀 700多个。
“我非常享受与革命相关的主题创作。制作时,会不由自主想起很多革命先烈,这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敬畏。”一幅“长征”主题的灯箱作品中,激荡的河水上,在枪林弹雨中,战士们在吊桥上艰难通行,爬雪山、过草地,在长征路上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现在受的苦难又算得了什么?”正是有了这番感悟,在传统技艺的创业过程中,邵雷面临了重重困苦,仍然坚持着。
“我希望能通过课堂,将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为此,邵雷深入资阳市雁江区马鞍学校、雁江二小、雁江七小,以及在成都的四川大学、泡桐树小学、成都七中、十七中、川师附中等,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剪纸教学和传承活动。他还与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共同探索,以大师工作室的形式,建立剪纸课程,让更多大学生参与剪纸创作中。
同时,邵雷通过与资阳发展集团苌睿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合作,盘活农村闲置劳动力,通过系统培训、考核上岗后,让他们制作剪纸作品,获取一定报酬,以此培养一门技艺,助力乡村振兴。
对于未来,邵雷还有一个计划——让东峰剪纸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认识、热爱这项传统技艺。同时,邵雷还想将东峰剪纸做成产业链,形成一定规模,在不断创新中扩大影响力,成为剪纸行业的标杆,让这门传统技艺始终保持时代热度。(杨蜀丹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杲 李寰)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